上架第一本電子書(111.9.20)

經過一個多月終於在 Pubu 電子書城完成電子書的上架。

從報名華文電子書培訓課開始,壓力就一直存在著。

最後我的內容加推薦序共兩萬字,還真有挑戰性啊!

 

電子書在 Pubu 電子書城出版,連結  請點我

 

以下為第一章:媽,幫我看辯論稿!

我在尖石的的馬胎古道,正準備上山。

叮!有訊息進來,是兒子傳來的:「媽媽,下午一點要辯論比賽,幫我看看寫好的稿子。」

兒子參加大一新生盃的辯論比賽,題目是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他的初賽和複賽剛好各抽到正、反方的題目,因此所有的論述都要重新翻轉。我請夥伴們先行,打算快快看完稿子後隨即跟上,再邊走階梯邊思考,到了山上再回覆他。但是夥伴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想想孩子小時候跟前跟後,聽話得像個小天使。上了大一之後,卻常常失聯,我還規定他看到媽媽的訊息,至少要貼個貼圖回應我。你兒子真是看重你啊!」

成功的親子溝通是有賞味關鍵期的。一旦錯過這個時期,親子溝通的品質就會日益滑落。

親子之間的關係值得經營,尤其高中時更形重要。等到孩子上大學後,除了「什麼時候回家?」或「生活費什麼時候轉帳?」之類的交談,我們還會不會聽到怎麼應對難搞的老師、和宿舍室友一起吃什麼消夜,或是管樂團比賽前的練習實況報導?

如果親子之間存在一本「情感存摺」,家長得在孩子還在身邊時,存入一筆筆的支持和同理,當彼此間的對話成為一種習慣,即便孩子離家開展自己的新生活,他仍然可以隨時提取「情感存摺」裡的支持與同理,與家人同在。

持續讓「情感存摺」增值,會幫助孩子長成他想要的樣子。

記得高一第一次開班親會,導師對家長喊話:凡事不必為孩子準備妥當,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成為孩子的後盾。好友當晚送來訊息:「在以自由學風著稱的高

中,凡事強調〝自律〞,有幾個小孩能真的做到?」於是我只好將導師的觀念

轉譯給朋友聽:「能考上第一志願的孩子資質都很好,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慢慢就會找到自己的節奏。」

青少年有許多大人眼中的小問題,其實是他們心中的大問題,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連續一個星期,兒子每天提早一小時到校,穿上鑲著螢光布條的背心,在上學的尖峰時間,站在校門口指揮交通。我家妹妹對哥哥說:「有好幾位同學的家離學校更近一些,老師徵召時,你為什麼要主動舉手,接下交通指揮的任務真是多事!」身為家長的你,會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你有好朋友嗎?」高二時,老師徵求孩子擔任社團主要幹部時,一開頭就問了這個問題。當時我有點納悶,當幹部的首要考量應該是協調能力,老師的重點是什麼呢?

孩子覺得他的美術課都沒有學到東西,老師花好幾堂課讓他們做一件可能一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事,自己卻坐在講台上自顧自地畫畫。同學們都覺得很不平,私下取了不好聽的綽號。

青少年面對諸如以上的各種問題與挑戰,我們可以一起為他的自律做些什麼努力?鼓勵孩子比別人多做一些,對生活的熱情是可以培養的嗎?與女朋友分手、數學不及格,家長安慰不到時,會有好朋友的陪伴嗎?遇到他認為不公義的事,有沒有對話的機會?

本書從親子間的對話實況,與媽媽的近身觀察,提供一個高中生的成長樣貌。不管他是像一顆爆炸的火球滾進家裡,或是默默地、安靜地走進房間,還是開心地在餐桌上說著同學們的糗事,只要家人盡力地做到聆聽、同理和不批判,孩子在被肯定的氛圍中,會漸漸長成他想要的樣子,而我們也會繼續維持獨立又親密的親子關係。

精煉轉化自己的經驗,打造夢想之書。

一直習慣以文字和照片記錄生活片段與隨想,累積一定數量的文章後,曾興起

一個念頭,有沒有機會集結成冊?這一回華文電子書創作培訓課程的文案「在秋天來臨之前,你就能成為電子書作家」打動我,所以我正一字一句地寫下我的夢想之書。

培訓的上課過程非常「燒腦」。老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我們找到出書的讀者群和目的,而且伴隨著每周要繳交的作業,那真是寫了又改、改了又寫。我有點沮喪,原來平日的隨想文字記錄到出版一本電子書,其實距離非常遙遠。

老師提醒我讓經驗賦予更多意義,惟有被有效整理並淬煉精華的日常,讀者才會覺得受用,否則容易變成只是說著一個人家裡的大小事,無法引起共鳴。並建議我轉換多種角度,讓原來的想法有不一樣的挑戰與調整,新想法帶來新意義。於是驅趕低落情緒後重新敲打鍵盤,試圖縮短我與出版電子書的距離。

這是一個媽媽與孩子對話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生活樣貌,期待分享這些過來人的經驗故事,提供給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長參考。

出書,看似遙遠的目標,但只要開始寫,必然有出版的一天!

arrow
arrow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