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大多數人成功且幸福的共同關鍵指標,
是他們少年時都曾「參與家務活動」,
因為其中所涉及的參與、實踐、獨立、承擔、感恩…,
都是日後成功和幸福所不可或缺的。
~ 商周1345.還在學.創辦人聊天室.金惟純
近期商周的創辦人金惟純先生在聊天室的專欄裡連續發表兩篇文章(1341期 & 1345 期),大力倡導父母應讓孩子作家事,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以 Bubu 老師的背景帶領父母與孩子親自操持家務似乎是理所當然,但不知金先生為何會有這番頓悟?
專欄文章中提到兩位年輕人帶給他的震憾,一位問金先生:「人為什麼一定要工作?」,另一位對什麼事都沒興趣。正值青春鼎盛的年輕人,卻陷入沒動機、沒感覺、沒想法……的人生狀態中,好像不知道要開始「做」些什麼,如今並非少見。
像這樣的年輕人大都透過各類型電子裝置,陷入虛擬世界的「替代人生」中。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孩子們看不見父母親在職場中「做」,在家中仍在「做」的父母也越來越少,即使有些父母在家中仍在「做」,卻沒有意識或能力讓孩子跟著一起「做」,因為社會並不重視或支持這件事,如今社會流行的是父母要「給」孩子所有他們需要的,要設法讓孩子「學」各種才藝,要盡量「陪伴」孩子。因為工作忙碌的父母所提供的補償式陪伴,讓孩子誤認為人生就是吃喝玩樂,是個大遊樂場,難怪會培養出一群不知如何開始「做」的年輕人。
因為作者是金先生而對這兩篇文章非常有感,大概很少有這樣位居高位的男性會提倡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吧!
我一直很贊同讓孩子一同參與家庭事務,一來可減少我操作日常瑣事的時間,孩子也確實從參與中獲得實踐、承擔與感恩。目前「外包」的工作項目有每日飯後的掃地和拖地、收衣服和摺衣服及共同收拾餐桌、洗碗等工作。至於書房的收拾、書包或餐袋的清洗等,這是個人該做的事,不屬於我的工作內容。觀察兩個孩子做事情的順序與方法不盡相同,我會給建議或要求最後的結果,但操作細節可自由發揮。
記得嘟嘟剛升上三年級時老師對他讚不絕口,因為他洗餐具、擰抹布的動作很純熟,一看就知道是會做事的孩子,深得老師的喜愛。做家事倒不是為了要博得老師的歡心,從動手做事當中的思考到完成的快樂才是自己最大的收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