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寒假的第一天,孩子們照例上復興山莊參加合唱冬令營,
我一個人搭著高鐵回台南,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為阿公慶生。
以前總是匆忙地進出高鐵站,這次回程時特別繞外圍一圈,
好好欣賞一番。

過年前到宗邁做了幾次錄音,準備幫忙寫成逐字稿。這當中給我的第一個「新視野」即是「未來性」與「當代性」,一幢公共建築從設計到完工,可能經過五到十年,如何在完成的時間點仍具有「當代性」,從材料、外觀與結構等看起來都還是新的、不退流行的,甚至還具備「未來性」。因此期望五十年後這矗立於嘉南平原上的站體仍具有現代感,對建築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台南站和嘉義站同屬宗邁的案子,採同一個設計但在周邊地景有不同變化。

樹枝狀的露明結構,彷彿廣大嘉南平原大自然的延伸。

整個站體以樹枝狀的鋼構柱列為特色,仿生態的設計充滿意趣,似乎連結了嘉南平原的地緣寬闊與盎然生機。

橢圓形的天窗引進北向的日光,創造光影流動的空間,讓駐足其間等待的人們與建築有對話的可能。

有別於其他站採一樓服務區與二樓月台站體的垂直複合式設計,台南站與嘉義站利用空橋通道連結兩區,並設計月台站體為一包覆性的通道,以利列車高速通過。

從空橋往外眺望。

在進出高鐵站的同時,順便欣賞建築師們的心血結晶。

下了高鐵後,專車接送前往採購關廟麵,因為關廟是地名不能用來註冊商標,但合進的品牌值得一試。

完全採日曬方式,如果連日的陰雨將會影響產量。

目前台南只有三家通過認證。

此行回家的重點即是阿菊食堂的聚餐,大家開心地吃豬腳麵線,為阿公慶生。

阿菊食堂原是一家小店,現今已非常有規模,阿公還為大家講古。家人能齊聚一堂,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