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說故事時間 ~ 一條魚的價值(103.6.25)
這一天中午學校營養午餐有魚,剛好要說說一位漁夫的故事,
商周 1253 期「 出人頭地,不必在台北」專題報導中的一篇,
我喜歡和孩子們分享讀到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雲林縣口湖鄉,是《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的故鄉,但是沒有一個孩子知道鄭豐喜的事蹟。七年級的漁夫兒子王益豐看到父執輩經營的台灣鯛魚從出口全盛時期到面對中國的大量與低價傾銷,他開始思考一條魚除了兩片魚片,還能創造出新的價值嗎?它的信心來自媽媽的體驗,媽媽告訴他魚鱗會黏皮膚,但拿下來以後皮膚卻非常光滑,於是他開始從魚鱗萃取膠原蛋白的研究工程。

一公斤的魚鱗製成魚飼料只能賣新台幣十五元,但一公斤的魚鱗萃取出的膠原蛋白價值高達四十萬,身價翻了兩萬七千倍。讓孩子們猜猜後者的價格,從一千、兩千到五萬、十萬、甚至是一百萬,玩猜數字的遊戲頓時讓氣氛熱絡起來。

接著王益豐從禁捕鯊魚的新聞想起台灣鯛魚尾的形狀與弧度和鯊魚背鰭很像,著手研發如何從鯛魚尾淘洗出魚翅,目前已經成功且銷往上海和香港。他還想從魚眼窩萃取玻尿酸,真是把一條魚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中國的崛起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很大,王益豐的思考方式與研究精神很值得效法,唯有向「高端」邁進才能有活路,怨天尤人或等待政府補助都是杯水車薪。在黑板上畫著一隻胖胖的台灣鯛魚,相信小朋友們一定印象深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