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麻,你要吃什麼?"..."炒飯!"
"要不要咖啡?"........"好!"
"要不要加糖?"........"好!"
"蛋糕?".............."好!"

"馬麻,你的餐來了!",服務員琳端上了剛剛點的午餐,
"服務員,請你來倒水!","好!",服務員琳很快就來了!
(最近琳提出抗議:為什麼她老當服務員?她也想當廚師啦!)

煮飯的扮演遊戲是嘟和琳永遠玩不膩的遊戲,把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積木當成美味的菜餚和餐具,
佈置妥當後端來給媽媽吃,可能和媽媽每天花很多時間在"灶ㄎㄚ"有關係!

以前每次打完預防針後,那幾天的扮演遊戲總是和打針有關,拿著玩具針筒或任何其他被當成針筒的玩具,
對爸爸媽媽或是布偶"下手",如果大人假裝很害怕而且哇哇大叫,有時還很害怕的逃跑(當然逃離不了魔掌啦!),
就會引來一陣咯咯咯的笑聲,最後你還是得接受玩具針筒的注射,跑不掉的了!

****這樣的歷程讓孩子處於比較有力的那一方,這是一種簡單的角色逆轉,讓接受打針的變成幫別人打針的那個.
總是得接受注射讓他(孩子)感覺自己沒有力量,讓他想到所有那些沒有辦法自由選擇要做什麼,要穿什麼的時刻,
以及其他千百種無法自由選擇的事物.接受注射當然不是他要的,但是玩醫生遊戲讓他能掌握主導權,
讓他看到大人也有無助,無力以及無自尊的時刻,讓他從情緒的苦惱中平復.

****這種遊戲可能只是假裝的,但是從苦惱中平復的需求卻很真切.
孩子選擇了這種假裝遊戲,因為他真實地經歷了打針的過程,他需要幫忙.
這種遊戲不僅為了趣味而已,這次他需要的是再經歷一次整個過程,
然後以咯咯笑的方式將驚嚇的感受表達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需要一而再地重複這個遊戲.

****遊戲是與孩子一同活動,將他們從封閉的情緒或是不守規矩的情境中解放出來的方法,
到達一個可以創造連結和自信的地方.

****如果不遊戲,我們錯失的不只是樂趣而已....

咯咯笑之後才入睡

某一晚睡前,嘟因為某些事非常生氣地坐在床上大哭,我讓他坐在我腿上盡情地哭了一陣子,
(在書上的後面章節提到:哭泣是健康的過程,讓這些堆積,沒有釋放眼淚的啟動有機會哭出來.
...看了書之後我在想,孩子哭泣時,是不是應該避免說不要哭不要哭之類的話?)
後來繼續抱著他,建議他一起做一個遊戲(嘟嘟最喜歡玩遊戲了!),
"什麼遊戲?",臉上掛著眼淚,有點懷疑和不願意,
"很好玩的遊戲喔?要不要試試看?"....."真的嗎?"
我們一起玩了一個"划船的遊戲",兩個人面對面坐著,腳丫子互相頂著對方,
雙手互拉,透過你來我往的過程和誇張的表情,嘟嘟咯咯咯地笑了起來,
拉了一陣子,我就往側面一倒,大喊:"翻船了!翻船了!",嘟嘟笑得更開心了,
似乎有點忘記先前的挫折和生氣,後來我甚至把他推倒在棉被堆上,嘟嘟也翻船了!
於是嘟嘟甘願地開始準備上床睡覺前的工作:去尿尿,穿好睡覺的大背心...

在沒有讀遊戲力之前,我是絕對不會有這樣的靈感,
可能會先曉以大義,如果無效,可能會轉而斥責嘟嘟或是要求嘟嘟停止哭泣,準備睡覺,
(這樣睡覺,真是不符合"心理衛生"呢!)
但是經過閱讀的啟發,讓嘟嘟透過哭泣釋放情緒,玩了划船遊戲之後還能帶著咯咯咯的大笑入睡,
其實這兩種處理方式的時間可能差不多,或者曉以大義的時間還需要更多,因為嘟嘟是個很堅持的小孩,
曾經和我僵持過一個小時以上,我則說得口乾舌燥,他也憤憤不平...
透過遊戲,讓大人和小孩的情緒得到比較好的處理,也和孩子重新建立連結.

那個在美國的你....這本書是有英文版的喔!
英文版: Playful Parenting/Lawrence J. Cohen, Ph.D.

參考閱讀:
來自花蓮的溫暖:遊戲力...現學現賣(96.11.7)
遊戲力---放任與嚴厲之外的教養新選項(96.11.15)
遊戲力---石頭和金枇杷蟲(96.11.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