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的樂觀主義(106.6.17)
我的 No.507建築師雜誌的讀後心得是:建築師的樂觀指數高於其他人!
這是臺中國家歌劇院特輯,從2006年9月設計到2016年10月完工開幕,
從圖面開始的所有發想,到結構、水電、燈光與外牆等多如牛毛的細節,
如果不是位樂觀主義者,恐怕難以讓大師級的作品呈現在台灣的土地上。

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楊逸詠建築師提到當初台中國家歌劇院的競圖後,是陳老師建議伊東豊雄找大矩合作,接到伊東先生的邀請後,因與伊東先生是舊識,他特地飛往日本打算婉拒。當時大矩經多方評估後,是唯一與伊東先生接觸的事務所當中,態度顯得既消極又悲觀的事務所。最後伊東先生困惑地問:「假使要你們參與本案,你有什麼要求?」他提出兩點,其一是劇場音響模型在台灣製作並實施,其二是詳細設計與國內建築師在台灣共同作業。目的是希望盡量將技術移轉至國內,也不希望國內建築師只淪為簽證及監造建築師,這兩點後來伊東先生都做到了。

原本由伊東先生準備先推選出三家,再由台中市政府從中擇一為國內合作建築師,後來台中市政府同意由伊東先生自己決定合作的事務所,大矩因而出線。大矩的楊立華建築師認為此案與其他合作案的差別是技術面的挑戰:如何利用3D技術調控曲面型態、對劇場功能的涉獵及工法的研究。另一方面與國際級大師合作,深度參與此案,才能理解他們真實的思路及落實的過程,這對楊建築師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看到完工後的台中國家歌劇院,那些優美曲牆的曲面是當初讓營造廠為之卻步的主要原因,雖然設計單位大矩已經作了 Mock-up (實體模型),大部分的營造廠決策高層還是覺得不要自找麻煩。當麗明營造願意承接時,讓人又驚又喜。因為這個案子用理性判斷的話,是不會有人想碰的,都是靠著一半使命感、一半催眠,期望為台灣的未來留下一幢標竿的建築物而作。

楊立華建築師在訪談中提到此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只要努力定可完成。其實一開始就預知是個困難的案子,但大矩秉持著使命必達的信念,他說:「除了〝樂觀主義〞的驅使,我想不出其他的理由。」因為樂觀與無盡的毅力,在漫長的、艱難的施工過程中,一點一滴地、一棒接一棒地打造出伊東先生所謂的流動的空間。十一、二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孩子小學畢業,除了業主、建築師和營造廠的三方密切合作,還有繁複的行政審查等,身為建築師,只有樂觀再樂觀的堅持往前,所以稱他們為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也不為過。

老師與我提到推薦楊逸詠建築師擔任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在地夥伴,讓他十多年來受盡折磨與辛苦,這幾年每次見到他總覺得有點歉意,但仍鼓勵他一生中能作這一工作絕對是值得的。最近在餐會中再度相遇,楊建築師已不再認為過去的辛苦是受累,因每次看到有許多人讚賞歌劇院就把過去的一切忘了,這就是建築師樂觀的補償。

大矩後續還與伊東先生合作富邦人壽的台北松菸文創、台中文心大樓的民間建案,可見得大矩已深獲肯定,這又是樂觀的另一收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