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孩子們已經習慣了說故事時間,
來到教會經過老師的放書包、喝水的安頓後,
大家就會坐在階梯上等待。
《母雞蘿絲去散步》
佩特‧哈金斯(Patricia Hutchins)的繪本向來有一種幽默,像《門鈴又響了》,一個個上門的訪客,讓孩子們可以分食的餅乾越來越顯得不夠。《最厲害的妖怪》則是用另一種眼光欣賞剛進入幼兒園的小孩,包容他的各種不適應。
這本《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文字非常精簡:「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她走過院子。繞過池塘。越過乾草堆。經過磨坊。穿過籬笆。鑽過蜜蜂房。按時回到家吃晚飯。」以一頁一句話、一頁全圖像的方式呈現,讓讀者自己去發現母雞背後那隻狐狸,一直處心積慮地想吃掉母雞,卻撞到圍牆、掉到池塘裡、被埋在乾草堆裡、被撒了一身麵粉,被成群的蜜蜂追,真是可憐啊,最後母雞還是安然無恙的回到雞舍裡。
我們說故事的場地在教會的大堂空間很大,大家坐在階梯上,是個比較發散氛圍的場地。加上又有幾個低年級好動的小男孩,他們距離我比較遠,又在階梯上不斷的挪動自己的身體,雖然他們的耳朵接收到文字的訊息,可能不會仔細看到圖畫中的巧妙變化。前排的幾個倒是有發現虎視眈眈的狐狸,跟隨著作者安排的畫面前進。我想下一回應該可以考慮限縮座位空間,和孩子們約法三章,只坐階梯一半的位子,比較集中,聽故事的效果會更好。
《狗的鬼》
日本作家長新太的《狗的鬼》、《花的貓》和《我們的老師》三本書擺在一起,你會發現他大量採用桃紅、粉紅、黃色和橘色等暖色系,是他個人很鮮明的印記,讓讀者一眼就可以辨認出來。
小女孩發現一隻叫不起來的狗,她背起了狗,想要帶她去醫院。走著走著,狗的身軀漸漸變大,甚至比小女孩的身長還長,後來狗的背上還多出一隻小狗,那是狗的鬼嗎?這些都不打緊,背上的狗還大便了,小女孩說:「大便的鬼,不要跟過來。」
有誰可以問呢?去找鬼醫生吧!這是被車撞死的狗,真可憐!鬼醫生給出牠的診斷。走著走著,天黑了,月亮從狗的背後穿過小女孩的身體,讓她的身體變輕了,小狗「咻——」的不見了,小女孩終於回到家,媽媽張開雙手迎接她。
重讀《狗的鬼》,我想長新太是想用他的看似無厘頭、幽默和滿滿整頁的暖色調,處理失去身旁重要陪伴動物那高漲的情緒,捨不得放手、想要再陪牠走一段,確認牠不會再回來,到接受而回到現實的過程。用白天到黑夜的遞移,讓小女孩穿過月光下的曠野,隨著「咻——」的一聲告別可憐的狗,回到媽媽的懷抱。
根據非正式的調查,問了幾個小男孩對哪一個故事印象最深刻?是「鬼」那一本!可見得長新太的「鬼」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飛天獅子》
佐野洋子的畫風粗曠、色彩鮮明,尤其是整頁畫得滿滿的獅子,吸引了讀者的目光。看著豪邁的獅子「吼——」的大吼一聲,不得不和牠的親戚貓咪一樣,發出讚嘆。
獅子樂意招待貓咪們,用腳蹬一下地面,飛出去尋找獵物。獅子果然不負眾望,帶回整隻斑馬,經過刀切火烤淋醬汁之後,全部的貓都吃得很開心。但是長期餵養一群貓咪也是累人,其實獅子最愛做的事是睡午覺啊!最好還可以一次睡個幾百年,變成一顆石頭。
我自己在家朗讀《飛天獅子》大約需要四分鐘,現場共讀可能又要更久一點。選擇這一本有點長的繪本,相信佐野洋子的畫風可以吸引目光,我也想訓練孩子們,慢慢可以接受聽一本長一點的繪本。雖然後排的幾個小男孩依然喜歡挪動位子,前排的專注度還是很夠的。
《花的貓》
又回到長新太《花的貓》暖色系繪本,一朵花,咻——,變成了貓。
蟲嗡嗡嗡的從貓的嘴巴冒了出來。
一隻可怕的狗踩著重重的步伐出現了。小朋友躲進貓的身體裡面,把狗嚇壞了…
這個故事其實沒什麼大道理,一朵花變成貓,遇到可怕的狗,小朋友到貓的嘴巴裡避難,露出一個頭嚇走狗,貓又變回了花。
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故事裡不一定要有很高深的道理,共讀繪本純粹只是圖文共賞,已是美好的經驗。
/
關於維持秩序
說故事的活動分成上、下兩場,由我和另一位夥伴各朗讀四本書,這一次我被安排在下半場。
目前這一群低年級的孩子們,大多數都已經可以安靜的聽故事,只有三、四個小男孩喜歡在場地中移動。我採取的策略是坐在他們附近,只要他們不發出聲音干擾別人,我只是偶爾看一眼他們,大部分時間還是專注的看著前台的夥伴,後來有一個小男孩就來坐在我的旁邊,安穩的聽故事。
我認為要相信繪本的魔力會吸引孩子的目光,當他們想要移動身體時,採取淡化處理的態度,不要與他們有太多的互動,大人堅定聽故事的態度就是對小孩最好的示範。想要阻止或是和他們對話,反而會讓孩子更不穩定,因為會讓他們覺得成功引起大人的注意。
/
關於拍照
通常每次活動都要留下記錄,所以需要互相拍照。但這次有夥伴在活動結束後,上傳了好幾十張照片,其中有小男孩躺在階梯上微笑看著鏡頭的、兩人扭在一起的特寫、三個人比中指的…。
我認為拍照是一種互動,過程中會讓孩子覺得做這些事也沒什麼錯,更無法專注的聽故事。說實話,我也受到很大的干擾,座位區的後半段正忙著在拍照,這可是說故事時間呢!台前朗讀的人是主角,夥伴們坐在台下,只要順手擷取幾張精彩畫面即可,不需要把手機鏡頭對著那些坐不住的小男孩,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