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美好的相遇(108.4.25)

回想與陳邁老師的相識源於高鐵雜誌的專訪《以建築寫生命日記》及交大舉辦的浩然講座。

聽演講前上網查看這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資料,發現有本自傳《習築憶往》卻無法訂購。

只好等演講結束再詢問如何才能取得自傳書,沒想到得到老師爽快的回應:「我送給你!」

當時真是受寵若驚。

 

我用微微顫抖的手寫下地址,老師仔細確認了名字。隔兩天宅急便送來自傳書,不僅內頁已簽了名,連包裹的封套都是老師親筆寫的。我趕著在星期五郵差收件之前,回覆一張從蘇州帶回的明信片,讓老師知道我已經收到包裹。

每個人聽了我的描述,都露出羨慕的神情並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一位國家文藝獎的得主且主持相當規模建築師事務所的人,竟然如此慎重與快速地處理這件事。其實我心裡也有著等待、算著時間,星期五收到書不意外但也很意外,因此非常感動。

那段時間每周在孩子的班上說故事,我以自傳書為本製作投影片,利用晨光時間一段一段說給孩子們聽。細讀《習築憶往》後,認真地將其中的細節化為一個個小故事,『植入』小六孩子的腦袋中。為什麼要偷渡來台灣?對小孩來說很難想像;初期送報的窘境及派報路線的成功經營、在瑞士打工剪底片的巧思,都是示範如何解決問題的好例子;空軍飛行訓練的橫 8 字形操練,讓人覺得有趣;不斷遭遇挫折與生活的磨難,仍不放棄夢想的努力著,讓大部分的同學印象深刻,這當然也是我最想傳達的意念。老師在信裡告訴我,自傳書出版以來還沒有人問過細節,他擔心自己寫了太多瑣碎的私事,讓人覺得浪費篇幅;其實正是這些細節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更能深度了解一個人的思維並傳達做事的方法。

過了數周,我寄出孩子們寫的心得、想法和疑問,收到老師的回信。他要我謝謝孩子們的回應,還說有機會的話,想來和小朋友們見見面、當面聊一聊。我試探性地在班上宣布這個消息,頓時教室裡好像射進一道光,歡呼聲四起,氣氛頓時沸騰了起來。「真的嗎?」、「耶!」、「Yes!」、「可不可以簽名?」、「可不可以照像?」孩子們,老師可不是明星啊!

一場美好的相遇(108.4.25)

老師選在小六畢業考後來到學校,孩子們對書上的人物即將來到教室裡有著莫名的興奮,努力地完成我交付他們做一本手工書送給老師的任務,有的畫插圖、有的刻板畫另一方面,導師請同學做歡迎海報,並事先討論當天要提問的問題,且再三提醒孩子們要有禮貌。無疑地,這次活動真是老師送給這班孩子們最好的畢業禮物。

第一個時段在視聽教室演講,老師特別挑選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中色彩較鮮艷或是適合孩子們欣賞的作品,例如美麗華購物中心、動物園新光會館、台中科博館、上海麗嬰房總部大樓、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接著以一個實際的例子解釋從概念發想到建立模型、電腦透視模擬到興建完工與使用的真實情況,幫助孩子們理解一幢建築從無到有的過程。
接著是在六戊教室裡的見面會,孩子們一一提出心裡的疑惑,當建築師快樂嗎?遇到挫折和失敗時要怎麼辦?在成大時,如何熬過那些辛苦的日子?
老師對著這群十二歲的孩子說未來的人生必然會遇到許多挫折,但要記得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不能輕言放棄,而且提醒大家「抱怨」不能解決問題,用正面的態度努力才能有所改變。「做一行
怨一行」是一種普遍的想法,老師認為面對工作應有的態度是每個人都該把自己崗位的事情做好,就算只是一個小角色也要做到最好。一位同學在心得裡寫著老師的話點醒了他:「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大人物,也要努力把事情完成。」也有孩子寫出「我會樂觀地面對困難,不要悲觀地放棄,就算不理想,但至少我有努力過。」的話勉勵自己。在《習築憶往》裡也屢屢看到這樣的想法,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是這樣的信念造就了未來。

一場演講,一本書,開啟了一段特殊的緣分。

在對孩子們說故事的過程中,老師主動提起事先將想講的段落告訴他,他可以把細節與背景及事件背後的含義整理後,詳細地再說給我聽,因此與老師有了更多的互動。我始終覺得老師對人有著高度的關懷,而且是發自內心的。不僅是透過舉辦見面會活動而來的體驗,老師對我信裡面提到建築的、非建築的疑惑,都給予真誠的回應。朋友說老師在建築界是屬於『教父級』的人物,但對我而言,他就是位帶領我讀書、為我解惑的溫暖長者。

「對設計工作者而言,因被讚賞所得到的鼓勵,能激發出更大的動能,不斷自我要求、精益求精,比任何物質的補償,更具驅動力。」 ~ 《習築.憶往》 P.57
我好幾次與老師討論這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歷程讓老師體悟,因為以前工作時也有過類似的體驗
而且當他成為一位帶領者時,更是落實這段話的實踐。

老師非常感念業主賈神父在個人職涯的開端給予的鼓勵,帶給他往後數十年敬業的動力與面對挫折、困難、無奈時的堅強勇氣,也讓老師很願意帶領與提攜年輕的一輩。 每當談起建造台南天主教學生活動中心的這段過程,雖然那已經是五十幾年前的往事,仍讓他記憶猶新。老師說此工程是個人的第一件作品,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做過大大小小很多工程,〝活動中心〞是小品,與其他工程的比例相比,似乎不足以成為代表,但仍將〝活動中心〞列為國家文藝獎作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可見其意義是個人情感上最特殊的

從《習築.憶往》的描述中,賈神父有著懇切的態度、開放的心胸,對於活動中心的功能需求等細節提供詳盡的說明,讓老師不僅可以因應所需,同時可以盡情發揮所長達成業主的託付。老師提到現在的工作模式大約是「說一動,做一動」,反觀與賈神父當初的互動及自己工作的態度,不僅要完成基本功能,還期望能做得更好,因為受到讚賞所激發出的隱形力量,讓當時的老師對工作的完成度有著更高的期許。事實也證明當初建造的學生活動中心,在賈神父的溫馨帶領下,成了凝聚了許多莘莘學子的生活與學習的場域,在四、五十年後的今天,當日的青年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有很多人每年相約在賈神父生日時,從各地專程回到台灣的花蓮為賈神父慶生;他們更感念老師建造了這麼一座生活的堡壘,成為他們年輕歲月中遮風避雨的好所在。
在我與老師的互動中,也充分感受到老師懇切的特質。他從不吝於誇獎我小小的特點,每個人都想聽到讚美,尤其是發自內心的,更會因此想要成為更好的人,並將這樣的互動模式複製到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我們會想成為更好的人?為了不讓別人失望?雖然這不會是全部的理由,但不可諱言的,面對欣賞你的人,會讓人激發出求好的心。我想起的反例是當我嫌棄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來時,到了最後,孩子會說:「如果你那麼厲害,那就全部由你自己動手做吧!」姑且不說被嫌棄的人自信心降低,結果更是乾脆撒手不管。所以一個愛嫌棄的人,身邊不會有親密的戰友,大家避之惟恐不及呢

過年前後,親自用書法寫上祝福的話,還手作可愛的小豬紙偶一起寄給老師。老師特地打電話來道謝,說起自己的治療狀況,讓我聽起來就像是治療感冒那樣的輕鬆。接著老師還誇讚我書法越寫越進步,又說師母在一旁提醒不能說太多話,我們只好匆匆結束了談話。老師一直是樂觀的,大家也衷心期盼老師會度過這次的難關。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會這麼突然地和老師說再見,書桌上還夾著一張還沒寫上地址的信封,準備再寄信給老師,說些趣味的事讓老師解悶,我的建築師朋友卻捎來讓大家都非常錯愕的訊息。

我沒有打算細想最後一次見到老師是什麼時候,因為老師與我已經有許多特別的回憶,例如接到老師分享閱讀精采篇章的電話在辦公室多次的訪談及幫老師整理到北京清華的演講稿。和老師與師母一起用餐,天南地北的聊天,每次離開辦公室附近的餐館,老師總會說:「慧瑛,再想問題來問我。老師來到小學裡和小朋友們見面,我們一起拍了許多活動的照片。當天順便與老師請教錄製《習築憶往》有聲書的細節時,朋友拍了幾張側寫,是我與老師唯一單獨的合照。但又何妨,占用著磁碟空間的照片終會被清除,而老師就在我的心裡,永遠。

 

關於建築家陳邁的資料:
國藝會製作的三分鐘得獎者紀錄短片:陳邁

浩然講座 ~ 陳邁:建築創作與行動(104.3.20)
陳邁老師與我們:
[小六]說故事時間 ~ 陳邁的新思維(104.5.9)
我與陳邁老師(104.5.30)
[小六]陳邁老師與孩子們的見面會(104.8.3)
[小六]送給陳邁老師的手工書 ~ 習築情深(104.8.5)
同學媽媽的記錄 ~ 遇見美好的生命典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陳邁建築師 習築.憶往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