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會 ~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107.11.8)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書中的最後一篇是作者寫給將離家上大學的孩子的信,

其中有擔憂,例如不要答應任何陌生人要求的任何協助,但又希望孩子保有良善,

作者與我們一樣同為母親,也一樣永遠都牽掛著孩子。

 

老師對於不要答應任何陌生人要求的任何協助這句話,說起她女兒的親身經歷。女兒有一回在校園附近遇上一位搭訕的老伯,起先對方想借用電話,女兒機警地提議到警衛亭商借,後來老伯又向她借車錢,前後大約糾纏了半個多小時。又有一次女兒參加研討會後帶回三個手機小提袋,說是在車站被推銷的。老師認為孩子與陌生人的應對,總是會交一些學費,但我們不可能時刻陪伴著孩子,還是得讓他們自己面對與學習。

與其過度的擔憂未來,老師建議我們倒不如思考最重要的教養原則是什麼有同學說時間管理,有同學認為是承諾,另一位則是看重價值觀。

記得兒子國一時,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要讀書他見到同學對課業輕鬆以對,放學後安心玩手機遊戲,日子過得挺好,他卻要花很多時間好好地算數學背英文單字。那時候若是對孩子說讀書會讓他未來有較多的選擇權,似乎有點空泛。我與陳邁老師提到兒子的大哉問,他還特地寄了周行一校長的一篇給未來的主人翁簡報來,好讓我與兒子討論。

經過會考的洗禮與深切的體認後,我給老師的答案是與孩子一起尋找內在的動力,因為只有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才能引發動機,讓他全力以赴,不管是時間管理或承諾,孩子都能自己搞定。

arrow
arrow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