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便當 ~ 苦中作樂(107.11.16)

馬醫師演講時給父母一個處理孩子狀況的要領苦中作樂,

首先是放棄批判和建議,否則孩子下次不會再來與你討論,

他把溝通過程濃縮成四個字,讓大家方便記憶與執行喔

 

苦中作樂代表對話的順序,但不一定每一次都要全部走完。

澄清感受與情緒。

澄清心中想法。

接下來該怎麼做

重新確定目標。

馬醫師育有四個兒子,老二和老三特別會起爭執。他說太太也是專業醫護人員,專長是照護特殊兒童,當孩子有衝突時,媽媽當然有她處理的一套方法。但如果遇上他當班,他通常只會做前面兩個步驟。先把兩個孩子找來陳述爭執的始末,再讓他們說說各自的想法,就這樣。就這樣嗎當馬醫師問接下來該怎麼做?(孩子通常會說繼續玩

遇到衝突時,通常當父母的都想要問個水落石出,接著做出所謂正確的判決,甚至是處罰。當孩子被罰站時,他心裏想的應該不是自我檢討,而是好討厭喔,不能玩了。馬醫生可能會讀心術,所以面對孩子們的爭執,他只完成前兩個步驟。

在讀書會時,老師也舉了一個實例。她說有一位臨床心理師輔導的個案出了意外,讓心理師非常自責與沮喪。在陪伴心理師的過程中,對方一直強調不要告訴我要怎麼做,有時在對談中,老師還是會忍不住給出建議,心理師還會抗議。我想對老師和心理師而言,該怎麼做心中已有定見,但每個人總有需要一段處理和消化自己情緒的時間,這時可能只要同理和陪伴,幫助當事者澄清感受與想法,連建議都不必要呢。

演講 ~ 親子溝通的藝術(107.11.14)

苦中作樂的處方要和接納性的語言合併使用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真的要收起我們自以為是的建議,現在我最常說的話就是原來如此......那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不管是 A 或 B,只要是孩子自己想出的對策,他才會有動力去執行。共勉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