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筆記六 ~ 臨漢循吏韓仁銘(107.4.10)
老師講評每人交的作業後,解釋起碑方而碣圓與銘刻的意義,
古代沒有影印機,更沒有網路,因此碑碣不僅用來歌功頌德,
也兼具了『影印』功能,流傳到後世。

臨摹最重要的是『臨神不臨形』,從寫(真蹟)、複寫、工匠銘刻、拓(碑)到修(複),早已〝失真〞,但是唯一不變的是〝風格〞。接著說明移臨(套入九宮格中)、照臨(對臨)、背臨(背誦)與意臨(取其神采)。

老師說寫得很像不一定是像,或許寫得不像才是像 ── 這,有點哲理啊。

書法筆記六 ~ 臨漢循吏韓仁銘(107.4.10)
本周作業是臨《漢循吏韓仁銘》,兩張全開的宣紙,直式摺成 6 x 12,總共有 72 個字,總共花了六小時才寫完,空白處是要落款的。

講評上周作業時,他問某位同學整張作業是不是分成『煮飯前』和『煮飯後』寫成的,難不成後半段還有飯菜香?

書法筆記六 ~ 臨漢循吏韓仁銘(107.4.10)
有些同學寫了『一』、『二』、『三』與『十』這類筆劃少的字,老師說筆劃越少越難寫,我倒認為這樣寫起作業來比較快啊!

我因故缺了一堂課,因此『雁尾』寫得沒有同學好。老師說這樣也很好,如果寫得太好,一輩子都丟不掉了,寫什麼字都捨不得不加上雁尾。

這樣,我是該笑該是該哭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