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 改變,從父母開始(106.12.2)
養孩子十五年,雖不是很資深,對親職講座已經不是很有興趣,
兒子帶回通知單,心想沒有特別的事就姑且到校聽聽專家見解。
這位講師非常幽默且有一創舉:演講中特意穿插引吭高歌三回,
我說她唱到一半,還說 Key 太高了,引得兩個孩子哈哈大笑。

學校主任開場時說了一段話,被演講者拿來當作『負面教材』用。清晨下了一場大雨,演講時間是九點開始,我出門時天氣陰但路面已經有點風乾了。主任說一早發現天候不佳,真有點擔心家長來的意願不高,參加人數會減少,所幸天氣放晴了。接著又說演講者曾是他大學時的老師,不過這已經是二十一年前的事了。

『承諾』── 演講者和大家寒暄後,說起她住在新店,是自行開車到學校來的,因此七點多就出門了。既然主任曾是自己的學生,有話就直說了。主任擔心聽演講的家長可能因為下雨就不出門,他怎麼不擔心會接到我(演講者)的電話說:「 很抱歉,因為今天下雨,我無法前往貴校演講。」隨後馬上問現場家長們 :「你們會因為下雨就不來聽演講嗎?」我們當然要回答:「 不會。」其實演講者要表達的是一種『承諾』,既然答應了就要做到,她特別提到孩子們都是看家長身影長大的,父母就是他們最好的榜樣。

演講 ~ 改變,從父母開始(106.12.2)
因為演講者擅長心理諮商,三小時的時間預留一小時和家長做個別討論,剩下的兩小時要講這個大主題也不容易,我隨手記下了幾個重點,提醒我自己。

從行為改變技術的觀點來看,要積極建立正確的行為。一般人都說『積非成是』,這是錯誤的觀念,例如不要以各種理由來做為自己遲到的藉口。
不能期待別人的改變。
和孩子從同桌吃飯開始(外食或買餐盒也是可以的),才有機會聽到孩子的心事。
處罰本身不能建立正確的行為。
善用六孔夾的活頁紙,將一小時分成三個段落,每二十分鐘做一件事。
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大部分的人不適用集中式的學習(例如同一件事做三小時),分散式是比較好的。

演講者在講桌上放了計時器,在十一點結束前的一分 37 秒講完所有內容,接著剛好唱了最後一首歌 You Raise Me Up ,真不愧是出版多本時間管理書籍的專家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