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看建築(106.4.8)
春假裡討論著午后到哪健走,後來選擇最近的十八尖山,順便採買、吃晚餐。
兒子從竹中校園後方的階梯一路往上走,他說這是一條最沒有挑戰性的路線,
尤其是假期中,只能用「遊人如織」來形容。我們順著圍牆邊走入清大校園,
總算避開嘈雜的人群。

這種大眾路線適合老人和小孩,身高接近 180 公分的兒子說飛鳳山才是他的路線,因此走完全程六公里之後,晚上又去跑操場、打籃球。

我和陳老師提到兒子七年級時的疑問〝為什麼要讀書〞,八年級時已經觀察到〝動機〞是做每件事的動力。他建議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對孩子解釋,例如受教育是追求知識的一種方法,他認為現在孩子雖然讀書很辛苦,但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而且人生很長,愈早打好根基對自己越有利,不過班上那些「無憂無慮」的同學,每天上學、放學、打電動,只要他們想學,還是有機會補上。老師深刻體會到豐富知識對人生的助益,對八年級的孩子來說,還需要時間才能有所體會。

健走。看建築(106.4.8)
從清大側門走上水源街,工研院光復院區的研發大樓已經拆掉圍籬,立面上的色彩吸引了我的目光。

健走。看建築(106.4.8)
最近經過光復路時,一眼就看到這幢新大樓,有趣的是前後立面是不同的設計,但是同樣用色彩妝點外牆。這是不是近年流行的設計風格,因為台北和平國小的籃球場及生醫園區的大樓也都有著彩色玻璃,讓都市的紋理有了變化。

光復院區的大門和這幢研發大樓都是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瀏覽其官網,有些是已成的建案,例如光復院區基地上的這兩個作品,有些是競圖作品。其中東門聖教會的立面有著如羽毛般的造型真是特別,丘谷之森台南美術館茂密林木與場館的結合,孩子們應該會愛上美術館,可惜沒有得到首獎。

台灣不再只有像北投圖書館那樣顯目的綠建築,似乎處處都有中生代建築師著墨的痕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