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訪談心得(106.3.28)
這兩次訪談的對象是事務所的另外一位主持人費先生,
我很感謝老師願意讓我嘗試為事務所的四十年作記錄,
能夠第一線和建築師們對談,應該算是很難得的經驗,
同學說我好像在作論文,雖然有壓力卻是很開心的事。

事務所的作品非常多樣,費先生對醫院的規劃非常有經驗,臺大醫院一做就做了十幾年。訪談一開始說起小兒科陳醫師的故事,去年在台科大舉辦的「成長與蛻變」經典作品展及埨壇中也提過,當時小阿姨參加論壇後也和兒子說了這一段,可見每個人都對視病如親的陳醫師印象深刻。費先生從這裡得到啟發 ── 很多事情還是會有變通的方式,要思考如何達到最有益或最有效的目標,這也為他在處理台安醫院改建時帶來新思維。

在老師的自傳《習築憶往》裡也對這個案子多所著墨,台安醫院原名台灣療養院,屬於教會的機構。當初預定改建時,教會在美國的總部因某些原因停止經濟上的支援,讓已經著手設計的事務所也非常錯愕。費先生建議院方出售一部份土地,以取得醫院改建的經費。後來由 IBM 出資更新了醫院大樓,IBM 利用那塊土地也新建一幢辦公大樓,而這兩件作品都由事務所設計。台安醫院、IBM 與事務所各得其所,皆大歡喜。費先生講起這段歷史依舊是非常地開心,可見當初完成這兩個案子多麼有成就感。

建築是給人使用的,因此對『人』的關注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以蓋醫院為例,醫生的需求、護士的需求與病人的需求都要兼顧。費先生特別提到他對醫護人員的觀察:包辦了非常多的事,卻不一定被看見。我想可能是費先生有很深的人文關懷,讓他看到了細微處,訪談後正視需求納入大夜班安全問題的考量,這些貼近使用者的思維,讓我非常佩服。

建築師的工作不是只有紙上的作業,而是將設計轉化為作品的實際行動,與業主溝通、與專業施工廠商協調,完全是與『人』相關的產業。如何讓自己的設計與機電、空調、結構等施工細節及程序中得到平衡,考驗著建築師協調溝通的能力。面對業主的要求,如果是不合理的,更要以邏輯分析的結果說服業主,我看到的費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全能的人。

知道訪談的對象是費先生,其實心裡是緊張的,老師給我幾個訪談的重點,我做了功課後發展出更多面向的提問。費先生的平易近人解除了訪談過程中的壓力,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了。很感謝老師給我這樣特別的經驗,練習問出好的問題,是我對這個新工作的期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