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背後(105.7.25)
昨日一位資深媽媽提到對現階段兩個讀大學女兒的回應只有「好,了解」,
充分信任與尊重,她認為要相信我們自小給予的價值觀已深植在他們心中。
這樣的說法對照天下雜誌的文章,厲行「鐵血教育」的虎媽已經功成身退,
女兒露露同齡朋友的爸媽正扮演著直升機父母的角色,她的媽媽卻不管了。

思維的背後(105.7.25)
潘冀建築師在國語日報的專欄《學飛的過程》一文中提到二女兒貝寧出國求學的過程,孩子小的時候和所有父母一樣,為他們做了許多我們認為正確的決定,相信依照信念與價值觀循序漸進,就應該會有好的成果。但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期待他們自由高飛,也怕他們受傷,但孩子總有一天會往藍天展翅而去。今年五月貝寧受邀回台辦時尚秀,身為建築師的父親聽到一個時裝設計師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與回饋,不僅深表贊同且驚訝與他的建築理念一致。雖然身處不同的設計領域,卻有著相同的信念與價值觀。

從這些父母的經驗裡看到信念與價值觀是我們真正要給孩子的,年紀漸長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張,感覺已經過了「為他們做我們認為正確決定」的時期,例如是否參加某些活動,孩子本身對細節的了解及同儕間的互動等因素,使得我們只能從客觀條件提供意見,不再能夠主觀的為他們做決定。

最近想起前幾年在小學裡當義工,培訓課程中曾討論新住民的議題,講師提到成人識字班開辦的困難處,有些家庭的長輩會以勞務多或與外界接觸太多可能會「學壞」為理由,限制新住民媽媽來學中文。以我在琳琳低年級時幫她的同學 H 所做的補救教學為例,父親因工作繁忙而分身乏術,母親表示低年級的數學還能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協助,但國語作業就會有點困難了,因那是她不熟悉的文字和語言。這段故事讓我看到一個長輩錯誤的決定,其實犧牲的是第三代受教育的優勢,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母親如果能嫻熟當地的語言文字,更能幫助初入學的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模式。

既然現階段已經不能夠做「獨斷」的決定,透過反覆的討論和孩子一起找到相對比較好的選擇,當孩子認同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觀,如同潘冀建築師所說,應該會有好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