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模式(105.4.14)
近日聽了一場演講,講師分享她的孩子在歐洲受教育的點滴,
並且歸納出西方教育的優勢與孩子從當中所奠立的良好基礎。
其實台灣的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從「玩」或「生活」當中學習,
只是學測或指考的大旗當前,最後還是回歸到浩瀚的課業中。

講師比較東西方教育的差異,例如西方認為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有教育的可能,但我們卻視旅行為「玩樂」,學習則全然是目的性導向,西方能讓孩子適性發展,東方的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多,大多以滿足父母的期望為主。她還觀察到西方的老師較注重引導及糾正小孩,做有效果的處罰措施,強調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及表達、溝通能力的訓練,讓孩子練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觀這些西方教育裡的優點,因為資訊的流通,當父母的我們或是學校的老師也同步進行中,例如孩子們低年級時分組演過「影子戲」夸父,中、高年級的自然課有分組上台報告,大家都看到不同教育制度裡的優勢並學習之,只是佔比高低罷了。

另外提到一個很特別的活動,學長姐從幼稚園畢業一段時間後,再度回到學校裡和學弟妹分享經驗。其實琳琳他們小一時也參加了這項活動,那時園長媽媽邀請幾位畢業生回到教室裡說說上小學的體驗,我記得琳琳還收到卡片呢。所以「畢業生回娘家」並不是國外才有的,六年前就有人這樣做了。

大部分的人對「教育」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留在體制內。除了上學的八個小時,還有很多「生活」的時間,我倒不是全然悲觀,那些時間就足夠我們做很多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