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會(104.10.5)
今天討論的範圍是第一輯到第三輯,分成以下幾個主題:
什麼是孔子與王永慶的共通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嗎?
「喜歡嗎?爸爸買給你」是你家的溝通方式嗎?
夢想與期許的迷思~回顧自己對孩子的愛。

孔子和王永慶都是低學歷的人,但是學歷低等於學問少嗎?即便只有如王永慶般小學畢業的學歷,靠著自學力,仍舊可以有不凡的人生。因此今天討論的重點即為「如何培養小孩自學的內在驅動力」── 只要我肯學就一定學得會。

老師分享她的親身經歷,孩子上小一的第一周,導師的隨堂考即為寫出「太陽出來了」之類的拼音句子,對於很少拿筆寫字及對注音符號尚未熟悉的孩子來說真是苦不堪言,照理說注音符號應該要教十周的,孩子的導師卻跳過初階的課程,老師後來因此轉學到全校少於一百人的學校,讓孩子有個較順利的開始。並不是鼓勵家長遇到挫折就轉學,老師的兩個孩子都已成年,學業上的表現也不錯,重點是父母考量的點是不要讓孩子在困頓時失去對自己的信心,也失去了他們的內在驅動力。

有媽媽分享培養小孩內在驅動力的方法首推親子共讀,或是從他們拿手的科目著手,讓孩子自有興趣的事物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自然會帶動起對其他方面的學習動機。

根據科學上的研究,大腦不停地因外界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迴路的連接,因此人生處處都是起跑點。老師讓我們思考為什麼怕輸在起跑點?內心真正怕的是什麼呢?

有人認為學英文和才藝比較會有「輸在起跑點」的問題,但老師提出她曾和某大學作過研究,對國中的孩子作英文學習的相關測驗,「聽」和「說」有些許程度上的差異,但「閱讀」和「寫作」卻沒有明顯的差別,因為後者需要有語言的成熟度,並不是早起跑就有用。


老師放映了「喜歡嗎?爸爸買給你」這段樂透彩的廣告,有對話卻沒有溝通的經典畫面,當然也沒有情感交流,讓大家思考和孩子相處的模式是否也只是物質提供者?

最後一個主題是「夢想與期許」的分野,把自己的夢想寄託於對孩子的期待,這樣的愛,無論是如何的奉獻,愛的其實不是小孩,而是自己的夢想。因為時間有限沒有辦法作進一步的討論,這部分就留給大家自己思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