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我的畢業感言(104.9.28)
經過美西旅行、放鬆的暑假和忙碌的國一生活,畢業典禮似乎是很遙遠的事了。
當時忙著訂旅館、排行程,還有陳邁老師來訪的細節討論,完成習築情深小書,
雖然已經過了三個月,還是想記下當時的一些想法與孩子們六年小學生涯的回顧,
就當成是我的育兒第一階段的畢業感言吧。

進入六年級下學期後,孩子們的心情是浮動的,一方面期待即將來臨的兩天一夜畢業旅行,另一方面非常捨不得將要離開熟悉的學習環境、老師和同學。而且有些人決定念學區外的國中或是私校,真是離情依依。兒子對我訂了畢業典禮隔天的機票頗有微詞,因為他想利用放暑假前的那段時光好好和同學聚聚,甚至還可以幫忙導師搬物品到新教室。

兒子報告很多女同學預演時已經哭了,典禮當天雖有著冗長的頒獎過程,但唱起《風箏》時還是很催淚。從禮堂回到教室裡,導師很有經驗地快速和每個同學單獨合照、發下畢業證書,也在大樹下拍了大合照,接著就是繞校園、學弟妹們直接送他們出校門,結束整個流程。孩子們當時的許多情緒大概已經被國一的重聚給沖散了,新的學習、新的同學組合、新的老師和環境,這就是人生吧,沒有人可以留住時間,只能留下回憶。

回顧這個進進出出六年的小學,雖然每天傍晚還是開放校園提供附近民眾運動,但我也有不捨之情。將來不再有機會名正言順地走進某一間教室,和他們讀繪本、分享故事,隨著小學生活的結束,我也有新的時間規劃。在這六年不算短的時光裡,陪著他們從懵懂識字到成為師長的好幫手(樂當糾察隊與愛校服務工作),師長們的用心教導讓孩子們成長,我也見識到風格各異的老師們,但這些差異無損於他們的熱忱,同學本就該適應不同的老師。

從小一幫忙在導師早自修開晨會時維持秩序而開始共讀繪本、為學習落後的新住民孩子作補救教學,中年級開始朗讀青少年小說、為沒有上補習班的孩子上英文課,高年級時分享成功者的人生經驗,這些對我來說真是一段特別的學習過程,在學校裡或是走在路上,孩子們熱情的打招呼就是最好的回饋。

隨著孩子們進入學習的新階段,我也重新安排生活的步調。隈研吾在《奔跑的負建築家》書裡提到促使他踏入建築這條路的原點是母親的寂寞,但我覺得寂寞只是一種表象,由硬體所構築的「自己的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我認為隈研吾的母親回到職場透過工作而來的自我實現與自我價值的肯定才是愉快的根源。

在前兩天的講座中,有人問起如何才能保持為家人下廚的熱情,這位全職媽媽因為食安與孩子的讚美,花了大半的時間做早餐、自製放學點心和三菜一湯的晚餐,採買、理菜、熬煮。我能理解她的全心投入與忙碌,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歷程。但孩子們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好,他們的世界越來越寬廣,意味著媽媽的自由度越來越高,我開始思考從繁瑣家務外找到另一種服務他人的方法,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照顧他們不再成為唯一的成就感來源。

在謝國鐘所寫的《當代建築第三人稱》中提到妹島和世設計的「東京梅林之家」,業主夫婦對於新家的註解是「類似一個暫時棲息處的某種建築物」,他們要的是一個能夠讓孩子們準備好走向家門外世界的房子,因為遲早要離開這個窩巢,因此洋溢情感的如「舒適」及「甜蜜」等與家庭連結的語彙從不曾出現在與妹島溝通的過程中。妹島大玩小空間的魔法設計,作品令人驚艷。她的梅林之家有如安藤忠雄的住吉長屋,註定她即將開始嶄露頭角。

我對「家」的觀念沒有這麼先進,「舒適」及「甜蜜」是多麼美好的事。想著孩子們六年後即將離家念大學,代表貼身照顧任務的結束,現在可以開始尋找下一個值得專注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