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觀點:紀律的內建(101.8.16)
因為八月份的閱讀課,讓我從書櫃中抽出這本泛黃的「孫運璿傳」,
在社會價值觀日益變遷的今日,再次展讀頗令人感懷前人的典範,
也因曾在孫院長一手創立的工研院裡奉獻許多青春歲月而特別有感觸。

課程的進行大致分為三部份:Bubu 老師分享閱讀心得並提到小廚師活動的觀察,學員建邦對於紀律的詮釋,心岱老師對於「孫運璿傳」的整理及傳記文學的介紹。從學員的分享中可以了解時間的應用與安排就是紀律的一種,洪蘭老師曾在文章裡提到紀律要從小培養,Bubu 老師也不斷地討論紀律與學習成本的問題,讓我深深地體悟紀律不僅是團體中賴以運行的準則,也是個人內建與內化的要素。

從孩子身上特別容易看到紀律的好處,有紀律的孩子對時間有準確的掌握度,學習總在按部就班中進行,無法遵從紀律的孩子,除了自己不到位之外,還會影響到其他同儕的資源分配與學習成效。

Bubu 老師提到暑假小廚師密集班的「田野調查」,其中有一個孩子一直想要掠奪其他小朋友的資源,其他小朋友也作了禮讓的動作,但老師認為如果真把大部份的資源都給這位不遵守紀律的孩子,對其他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守紀律的孩子是很容易被看見的,大人也相對會公平地作資源分配。

嘟嘟的班上有位特別的孩子,非常地聰明卻常做些不恰當的事,老師需要當場作適當處置,有時嘟嘟會憤憤不平地控訴今天因某某同學作的好事,讓老師整節課都在訓話,因為一個不遵守紀律的孩子而賠上全班的時間。

在團體中要遵守紀律,每個個人也會因紀律而蒙受好處。以我自己養育對照組的經驗,如同每個人與生俱來對語言的敏感度不同,對紀律的感度也是大不相同,以時間的運用來說,有人可以妥善運用五分鐘的零碎時間,有人卻需要整段完整的時間才能安心工作,不過透過後天的輔助和覺悟,仍然可以有效提升自我要求,並從中發現另一種成就感與自主的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