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數的加減的第一部分是直接列出橫式並用直式計算出答案,第二部分是"算式填充題和驗算",
剛開始進入新單元時,兩個孩子因校慶活動的練習而心浮氣躁,
對課程內容的不熟悉也讓他們寫功課時顯得一頭霧水,到底是"加"還是"減"
我心裡也犯嘀咕:簡單的一件事為什麼要繞圈子?於是好奇地拿出數學課本好好地研究一番。

名詞解釋:
48 (被加數) + 24 (加數 ) = 72 (和)
72 (被減數) - 24 (減數) = 48 (差)

單元一:加(減)數未知
[小二]數學課 ~ 算式填充題和驗算(99.12.23)
列出"算式填充題"。

[小二]數學課 ~ 算式填充題和驗算(99.12.23)
使用直式計算出結果。


單元二:被加(減)數未知
[小二]數學課 ~ 算式填充題和驗算(99.12.23)
列出"算式填充題"。

[小二]數學課 ~ 算式填充題和驗算(99.12.23)
使用直式計算出結果。


單元三:驗算
[小二]數學課 ~ 算式填充題和驗算(99.12.23)
以直式算出答案是 36

[小二]數學課 ~ 算式填充題和驗算(99.12.23)
以直式驗算 36 + 27 是否等於 63


第一個大考驗是如何列出”算式填充題”?琳琳老師的作法採從寬認定,以下的寫法都是對的:
72 – ( ) = 48
72 – 48 = ( )
( ) + 48 = 72
48 + ( ) = 72

第二個考驗是加減符號的運用和計算時的正確性,如果這裡出錯,那驗算的結果就會兜不上了。

為什麼我會有 “化簡為繁” 的疑問?以上圖「活動2:加數未知」為例,剛開學時的「二位數加減」 應用題中,孩子已經可以正確地寫出「 72 – 48 = 」的算式,並算出答案。現在卻要寫成「48 + ( ) = 72 」後再來計算,琳琳老師提到同學們寫出的「算式填充題」真是千奇百怪,因此特別放慢進度,她還提到高年級才能導入「等量公理」:
48 + X = 72
48 + X – 48 = 72 – 48
X = 72 – 48
X = 24 ----- 答案
我真想當個隱形人,躲在教室的角落觀察老師到底怎麼講解 48 + X = 72 這樣的代數觀念和孩子的反應?

嘟嘟和琳琳剛開始列式子時常問我要用加號還是減號,直式計算時也還要問一次,這樣的課程編排用意是甚麼?訓練邏輯思考的能力嗎?所幸經過大約三個星期後,孩子已經可以駕輕就熟地完成單元練習。

看到兩個孩子每天寫作業都是一頭霧水時,我沒有主動幫忙,擔心自己的解釋把小腦袋給弄糊塗了,只是忍不住在晨光時間說完故事後和老師討論幾分鐘,我也不在孩子面前提出質疑或課程的優劣等,經過時間的醞釀和老師的講解,兩個孩子順利地學會這個單元,可見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有能力許多。

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也得學李偉文說:「這題目不會,不是你們不好,是題目出得不好。」(請參考親子天下2010年1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